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提振民企發展信心 推動經濟運行好轉
2023-01-17 記者 金輝 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日,“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2023年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主題為:2023年,民營企業激發活力、推動發展。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如何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出真知灼見。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改善和提振民營企業的心理預期和發展信心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給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直接考驗廣大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應變能力和應變水平。特別是在疫情沖擊下,我國經濟正面臨著一系列不可忽視的新挑戰,必須幫助民營企業正確認清形勢,以堅定發展信心。

  1月10日,在位于嘉興秀洲光伏小鎮內的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查看剛生產出來的光伏設備組件。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莊聰生表示,堅定的信心來自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描繪的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從長期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我國有全球最大的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人均消費支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巨大差距,國內不同地區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也存在巨大的消費差異,隱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對企業來說,最全產業鏈的優勢,可以保證一個企業無論想生產什么都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需要的原材料、各種配件、物流等,不但讓企業省時省事省錢,還可以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調整生產,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傊?,我國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特別是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我們還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

  莊聰生指出,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艱難險阻難不倒我國善于迎難而上、勇于創新發展的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很多民營企業因時而變、因勢而為,采取各種措施特別是堅持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迅速把疫情中企業暴露出來的短板補齊、弱項強化,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許多新的重大論述,再次重申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繼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特別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了黨的一貫立場和支持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改變,宣示了我們黨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同時,這些重要論述,對于穩定市場主體預期、堅定市場主體信心、提振市場主體精神,激勵廣大民營企業家繼續把企業做優做強,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金柱:激發市場活力 推動經濟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經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會議發出了“三穩”“四敢”“兩承諾”的工作號召,做出了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五大政策”和“六個統籌”的工作部署,提出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任務要求。李金柱表示,推進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前提是讓全社會重拾經濟發展的信心,讓市場主體感覺到投資有前景、生產有市場、經營有錢賺。

  李金柱認為,政府管理創新,找準解放生產力新的突破點,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重在尋找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的新路徑。他舉例說,20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解放了對農村勞動力的束縛,迎來了一輪經濟發展。這是“農村勞動力與土地的結合”。20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做出了發展非公經濟的決定,造就了一大批有創意的民營企業家,又獲得了新一輪經濟發展。這是“千百萬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的結合”。21世紀以來的20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迎來了新一輪經濟快速發展。這是“宏大的中國勞動力群體和國際市場生產資料的結合”。

  他認為,今后20年要確保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發展,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必須找到創造新一輪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結合的新場景。今后一個時期,就業壓力與勞動力供給缺口并存,勞動力成本進入“結構性上升”期。工程師紅利(教育、科研、產業化應用)對經濟貢獻進一步上升。這一切都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要求,最重要的是推出加快“勞動力轉型的應對之策”。其中,有三個重要方面需要大力關注,即現代勞動者與數字技術現結合,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勞動者同土地要素相結合;勞動者同資本要素相結合。

  首先,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路徑之一就是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將重構工業經濟的生產方式,重塑分配方式,經濟增長方式也將發生變化。

  其次,勞動者同土地要素相結合。一是在鄉村振興中加快土地流轉,打造現代農業,實現規?;洜I。要創新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園區融合,創建四季農業。二是推進新一輪農村土地改革。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

  再次,勞動者同資本要素相結合。優化投融資機制和資本要素配置;支持銀行及各類金融機構,切實降低金融機構放貸條件、降低抵押物和質押物標準,積極引導整合、優化銀行服務工具、方式、手段,有效構建促進資本流向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建立面向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特有風險、潛力、信用評價機制,形成專特服務和金融供給制度。

  與此同時,要把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落到實處,尤其是要提振企業敢干的信心,將政策重點放在法治建設上,制定好功能型產業政策,創造企業敢干的市場條件和外部環境。比如要為民營經濟正名、為企業家精神正名、切實保護好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利益,解決好政策的穩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迎秋: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個始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發展的歷史過程。劉迎秋說,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遇到的各種挑戰和難題,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在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基礎上,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進一步指出要“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薄耙獜闹贫群头缮习褜竺衿笃降葘Υ囊舐湎聛?,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p>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44年,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民營經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發展過程。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具有不可替代的“56789”甚至更高的歷史地位。當前,需要我們努力做和必須做好的,只能是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長期堅持和不斷推進與發展“兩個毫不動搖”,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觀察

“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觀察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舉措。

·濟南:“攥指成拳”保護知識產權為企業保駕護航

央企專業化整合密集“落子” 更多領域或現新動作

央企專業化整合密集“落子” 更多領域或現新動作

1月14日,中國三峽集團與中交集團舉行水利電力建設資源專業化整合項目簽約。央企專業化整合好戲連臺,能源、醫療等領域率先落子。

·一位高鐵列車長的62個鬧鐘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日本人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