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既承繼了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新型低空生產服務方式,依賴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技術賦能,形成了一種容納并推動多領域協調發展的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綜合經濟形態。發展低空經濟,有利于拓展市場、擴大內需;有利于推動創新、豐富供給;有利于打通隔阻、促進融合。低空經濟把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生態、普通特色定制等聯在一起,能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是推進全面現代化的堅實力量。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強調要“釋放通用航空的消費潛力”。在新的形勢下,應當高度重視培育低空經濟,著力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以通用航空為主體的低空經濟穩步發展,成果豐碩。2021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發展低空經濟后,契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節拍,全國許多地區“向天發展”的熱情進一步高漲。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海南五省開展了試點,城市空中交通(UAM)、先進空中交通(AAM)、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的應用場景陸續拓展、航空器與各類產業的融合加快推進。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傳統通航企業599家,在冊航空器3018架,在冊通用機場370個;全年共完成飛行117.8萬小時,比上年增長19.8%。無人機運營企業1.27萬家,全行業注冊83.2萬架,無人機數量比2020年增長60.9%;無人機實時飛行約3.86億架次,飛行時長約1668.9萬小時。將這種發展勢頭與我國14億人的龐大市場和向全面現代化挺進的偉大轉變聯系起來,可以肯定,低空經濟發展空間廣闊、前途光明。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低空經濟發展仍然處于較低水平,雖然無人機產業在全球具有領先優勢,但傳統通航產業卻落后于發達國家。當前低空經濟存在著產業鏈條較短、高新技術支撐能力不足、開放合作程度不高等問題,必須從基礎環節入手,立足于補短板、固長板實行系統創新,加快實現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具體說,應當著力抓好如下五個主要方面:
第一,加強政策法規支撐。良好的政策法規體系是低空經濟快速發展、健康運行的有力保障。目前這方面的基礎較為薄弱,應樹立系統思維統籌謀劃,突出重點一體構建。一是抓緊制定低空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分階段對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操作方式、政策舉措等做出頂層設計,并細分工作事項,明確責任主體。二是探索建立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從實際出發,對特殊區域和特定事項實施必要的財政、金融、土地、準入等政策優惠,同時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打造共性技術平臺等多種途徑支撐低空經濟發展。三是圍繞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公平競爭、安全運行等主要事項和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法規體系,保障各方合法權益、遏制各種不良行為,當前應抓緊出臺無人機管理法規。四是健全低空經濟發展的統計體系,加強對投入、產出、盈利等主要指標的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問題、總結成效,為制定科學有效的政策提供良好基礎。
第二,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低空基礎設施是各類低空經濟活動特別是低空飛行活動的關鍵載體,應著眼于便捷、智能加以拓展提升。當前低空基礎設施的主體是通用機場。在數量上,我國通用機場已超過運輸機場,但仍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要在“擴數量、提質量”上一并下功夫。應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顯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機場數量。目前這三類城市的通用機場數量只占全國226個跑道型通用機場的25%。與此同時,應強化現代技術賦能,提升通用機場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優化服務品類,提升管理效率。此外,還應通過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協同融資及推行簡易化跑道等舉措,降低通用機場的建設費用。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應用場景迅速拓展,應合理規劃布局,結合通用機場建設和其他適宜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綜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無人機起降場所和服務基地。
第三,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是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應統籌發展與安全、政府與市場、自主與開放等關系,著眼于激發能量、拓展市場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一是進一步優化低空管理體制,促進空域資源的高效利用。二是進一步健全低空服務體系,提高低空經濟活動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三是進一步提高開放合作水平,有效利用國際市場。推動構建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規則、規制、管理,深化與國外相關機構、企業在資源、技術、標準、項目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提升中國在全球低空經濟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打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第四,強化市場開發力度。市場狀況決定著低空經濟的前途命運。目前我國低空經濟市場比較窄小,既有體制機制不順的緣由,也有開發拓展不足的成因。應在推進體制創新的基礎上,從供給與需求兩端入手,以產業拓展、產品服務質量的提升為著力點,不斷開拓低空經濟的發展空間。在供給側方面,一是要大力推動航空器與各種產業形態加快融合,逐漸使“低空+”成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內容;二是要持續延展產業鏈條,實現低空制造產業、低空飛行產業、低空保障產業、低空綜合服務產業等的同舉并發;三是契合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的進程,不斷拓展新興產業、特色產業與服務;四是跟蹤研判新的技術革命、前沿應用場景塑造等對低空產業發展的引導趨勢,提前進行市場布局。在當前,應積極促進低空物流、低空游覽、短途運輸、私人飛行等業態發展,強化應急、醫療、政務等領域的低空服務。在需求側方面,一是要加強宣傳引導,提升機構與普通人群低空經濟產品與服務的消費意識或參與欲望;二是降低消費門檻,消除不合理限制,不斷優化低空產品與服務消費的政策環境;三是豐富營銷手段,增強特色化個性化定制化服務,不斷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與舒適性。
第五,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先進技術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技術基礎不夠堅實,不少環節存在“卡脖子”狀況。要著眼于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科技攻關,以創新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努力掌握低空經濟發展的主動權。一方面,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積聚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逐步解決通用航空器整機和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問題。在這方面,既要堅持自立自強,也要積極推進開放合作,運用適宜的途徑引進專利和技術。另一方面,把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展無人機發展的比較優勢。無人機是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目前我國在無人機領域已處于領先地位,我們需要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不斷鞏固提升領先優勢??萍紕撔逻€應致力于促進低空經濟綠色發展。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的全面綠色轉型是國際大勢,更是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實現低空經濟的綠色轉型發展也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激發消費欲望。要加快推動純電動、油電混用飛機制造及在低空領域的全面運用,實施通用機場節能降碳改造,推動無人機對燃油類有人機的替代。與此同時,注重低空綠色標準研制,為通用機場建設、電動航空器制造、航油生產與使用、無人機發展、低空短途運輸等領域提供行業標準支撐。多管齊下,不斷提升低空領域綠色發展的質量與水平。
?。ㄗ髡呦祰野l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