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PM10改善幅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均列江蘇全省第二,大氣綜合指數改善率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列第五——正沖刺GDP萬億之城的工業重鎮常州,2022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市經濟總量翻番、空氣污染減半。
如何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危污亂散低”企業綜合治理是常州“關鍵一招”,自2021年3月全面啟動,兩年間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向存量要增量、向治理要效益。
如今的常州工業規??偭客黄苾扇f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8%,這離不開當年“蘇南模式”打下的基礎。但隨著時間推進和發展方式轉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弊端逐漸顯現,部分傳統鄉鎮企業演變成“危污亂散低”企業。
在有“中國強化木地板之都”之稱的橫林鎮,既有以鋼混結構為主的花園式工廠,也有不少靠彩鋼瓦混搭而建的作坊式小廠。有的廠房附近道路坑洼不平,車輛駛過時乘客頭部還會撞到車頂。
類似情況在常州并不少見。以常州經開區為例,其開發強度達53%,培育了13家上市公司,但大量土地被村級工業園占據,多家小作坊租用彩鋼瓦棚生產,畝均產出較低。從行業看,常州涂料產業有2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但超八成屬小微市場主體,部分生產項目靠近學校等敏感目標;一些電鍍企業承包經營,污染較重。
經多輪整治,一些企業仍未達本質安全與環保水平。武進生態環境、應急和供電等部門調查發現,一些玻璃鋼企業仍存廢氣無組織排放問題,有的企業仍存安全隱患。新北區孟河鎮汽摩配近兩千家企業中,中小微約占九成,部分企業擠占消防通道,有的安全環保設施不健全等問題突出,成為群眾口中的“牛皮癬”。
只有舍棄“危污亂散低”企業,才能換來百姓、市場、政府和社會更大的“得”。在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看來,“出現‘反復治、治反復’問題,主因是排查不細致、整治不徹底?!彼麖娬{,要杜絕“交差式治理”“數字型整改”,更大力度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2022年下半年,常州轉入以重點行業和工業片區為對象的綜合治理階段,市長出任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市長協調,市應急、工信等多部門專班化運作。常州還規劃從2023年起,通過三年時間集中攻堅,完成企業整治提升6000家以上,騰退土地1萬畝以上,低效用地再開發10萬畝。
作為產業密集、人口密集的蘇南城市,常州探索促發展與防風險同部署同落實,既要錨定“高端產能、綠色產業”持續做加法,也聚焦“低效供給、低端產能”堅定做減法。
僅2023年,常州就有9個集聚區建設、33個工業片區更新、116個技改提升項目全面開工,全年整治提升企業2000家以上,騰退盤活土地空間23000畝。
始于治理,終于轉型。橫林跨境電商產業園片區原是典型的“危污亂散低”集聚區,實施整治提升后,擬規劃建設成為國內出口家具行業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物流于一體的重要產業集聚地。
橫山橋鎮副鎮長張祥龍說,以前整治“危污亂散低”主張“趕走一批,提升一批”,受限于土地和空間資源,實際效果并不明顯。近年來,該鎮以“工改+宅改”雙輪驅動的方式為八方工業園區的業態重新布局,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走進橫山橋鎮萬洋智能智造科技園建設現場,一整片土地已經平整完畢,部分廠房開工建設,一派熱火朝天景象?!坝忠淮稳罗D型發展?!闭劶熬C合治理帶來的改變,許多企業家都表達了類似感受。
回望40多年發展之路,不少常州企業家感慨他們來到了新的風口。鄉鎮企業蓬勃興起,驅動蘇南徹底邁向工業化道路;走轉型升級、國際化之路,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企業,是蘇南模式的二次嬗變;依靠創新驅動徹底轉向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是新時代蘇南模式應有的現實模樣。
常州市市長盛蕾稱,“危污亂散低”治理就是要帶領蘇南企業家二次轉型,推動“蘇南模式”現代化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