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6月銀聯云生態合作伙伴大會發布“銀禾計劃”之后,包括中國建設銀行、金電云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蓄勢發力金融科技, 陸續推出自己的“金融云”平臺,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在政策日漸明朗的支持下,金融云市場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期。
1月31日,建設銀行據悉以“云·行金融之道,建可信未來”為主題的“建行云”發布會。會上首批推出三大類10個云服務套餐,為行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推出“云霄”生態合作計劃并公布首批39家“建行云”生態合作伙伴。
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建行不斷研究、豐富和打磨“建行云”這一新型基礎設施,依托數字新基建在全國進行算力布局,規劃環京、中西部等四大數據中心集群,以“技術+業務+應用”為驅動,逐漸成長為云計算領域最具專業性的金融集團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建行金融科技投入達235.76 億元,較上年增長6.64%,占營業收入的2.86%。2018年至2021年建行金融科技累計投入773.16億元,年均增長18.98%;集團金融科技人員從2017年底的6983人增長到2021底的15121人,年均增長21.31%。
事實上,“建行云”只是一個“縮影”。早在2020年12月9日,中國銀聯就正式發布金融級云服務“銀聯云”。3月1日,金電云官微顯示,其已與中國電子云、騰訊云、華為云三家云服務商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據介紹,2010年9月,金電云以央行中小金融機構災備外包服務中心的身份在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成立,去年8月落戶深圳,重新整合優勢產品及服務,向全國中小金融機構提供云服務及一體化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據了解,工商銀行基礎設施云也已在工行數據中心逐步推廣,工行開展了基于容器技術的應用云平臺規劃和建設工作,已經在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紀念幣預約等應用系統實施云化和微服務化改造,有效應對了“雙十一”紀念幣發行“微信紅包”等互聯網業務沖擊。農業銀行大力推廣基礎架構云平臺,其生產環境和開發測試環境虛擬化率分別達70%和89%。另外,以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為代表,商業銀行也正在以設立獨立法人的形式,進入金融行業云領域。
艾瑞咨詢此前發布《2022年中國金融云行業研究報告》指出,云計算作為底層基礎類技術,可以整合算力與網絡資源,并為其他新型技術的應用作良好支撐。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IT架構升級、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頂層政策標準指引、金融信創需求驅動等因素的影響,金融行業上云進程不斷加速,我國金融云行業步入到應用深化發展的中期階段。2025年我國金融云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元。